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不负青山铸金山—乡村振兴的西峡探索

    信息发布者:lky1983
    2019-04-16 15:39:30    来源:南阳网   转载

      

      

      1.png

      五里桥镇白庙村旧貌换新颜

      

      春光明媚,草木葳蕤。西峡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壮美画卷诗意舒展在龙乡大地:

      

      “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田园如诗画、美景赛江南的丁河镇简村,白墙黛瓦的农家院与绿树红花相互掩映、宜居宜游;大道绕山转、处处花果香的田关镇孙沟村,一望无际的李花竞相绽放、美轮美奂;生态古村落、悠悠寄乡愁的五里桥镇白庙村,农耕文化撩拨着人们对老家的淡淡情思……一张张“美丽面孔”或妩媚多彩、或淡雅清新,竞相展示着生态西峡的动人颜值。

      

      2.png

      伏牛山百菌园产业扶贫基地促增收 南阳日报记者 崔培林 摄

      

      青山金山两相宜,产业富民结硕果。伏牛深山,郁郁葱葱的山茱萸舒展着柔长枝条,依托22万亩山茱萸,20多万药农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山下,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蔚为壮观,年出口创汇达9.9亿美元,为群众撑起“致富伞”;平地上,建起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果然风情、达能等深加工企业渐成规模……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菌果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的80%来自三大产业。

      

      传树争做育新风,凝聚发展正能量。二郎坪,这个不足万人的山区小镇涌现出姬海潮等187名好人代表;西坪镇移风易俗,倡导丧事从简、喜事新办,铺张浪费现象销声匿迹;丹水镇淳化民风民俗,贫困群众树立了信心、鼓足了志气,脱贫致富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涨……龙乡大地“传树争做”活动如火如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内涵、提供了精神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西峡县主要负责同志说,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精准脱贫为总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环境全面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发展融合互动,初步构建起产业兴、环境优、生活富、风尚美的乡村建设新格局,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陈继台的花海果香

      

      清明小长假,丹水镇的花海果香生态农业综合旅游示范基地又到了花开时节,将古朴的村庄和周围的山野装点得分外妖娆,慕名前来赏花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董事长陈继台乐得合不拢嘴,起初不相信土里能刨金的他,竟然最终在农业上干出一番事业。

      

      50多岁的老陈,丹水镇西湾村人,小时候兄弟多、家里穷,一心要跳出农门,追求幸福生活。1996年,从郑州电力学院毕业后,老陈放弃在国家电力系统工作的机会,白手起家创业。经过20年的艰苦打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拥有一家配电设备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然而,随着年纪增长,老陈对家乡一山一水的眷恋与日俱增,更为重要的是,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越来越多的“能人”开始返乡创业。于是,老陈下定决心,于2013年回到家乡,包下500亩地,人工培育野生猕猴桃。从前坐着老板椅、待在空调间的老陈,现在日夜守在田间地头,戴着一顶草帽,皮肤晒得黝黑,活脱一个老农民。2017年,500亩猕猴桃全部进入盛果期,年产量250万斤,销售收入1500万元,带动全村65人就业。在猕猴桃种植取得成功后,当年9月,经过反复考察论证,老陈在果园旁边又开辟了一片花海,上马了花海果香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不仅每年收益近千万元,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今,老陈对农业的未来越干越有信心。

      

      还有今年53岁的杜广义,从在双龙镇贩香菇起家,而后带领当地贫困群众种香菇,最后办工厂进行香菇深加工。如今,老杜的家家宝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多种香菇脆片,十分畅销,去年“双十一”活动期间接了15万订单,销售额突破1368万元。

      

      老陈、老杜的成功不是偶然,得益于西峡县以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按照“扩果、稳药、调菌”的发展战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思路,把以猕猴桃为主的果业、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贫、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致力走“水清民富”的生态发展之路。

      

      县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发展猕猴桃示范园每亩奖补500元,新建标准化香菇棚每棚奖补500元,对全县山茱萸基地实行GAP标准化管理。发挥6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对菇农、果农普遍采取到户增收,解决基础投入问题,对药农采取“四免一提高”(免费提供有机化肥、无公害农药、种子、技术服务,提高收购价),先后依托南阳职业学院、县职专等院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500人次。

      

      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接无公害山茱萸种植基地,中有GMP认证精深加工,下接300家“仲景大药房”,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中药材产业集群;依托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果然风情实业有限公司带动几十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酱、果酒、冻干果粒等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猕猴桃产业集群;依托百公里香菇长廊,发展双龙干菇市场和丁河鲜菇市场,内联龙头企业仲景大厨房、家家宝等公司,外引上市公司中国行业50强企业北京北方霞光集团投资5.6亿元建设食品加工标准化厂房项目等,实现生产、销售、出口一体化。

      

      目前,西峡县已建成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北部山区山茱萸基地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年综合效益达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果药菌”产业。

      

      “绿色产业”的发展崛起犹如浩荡东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了坚实根基。

      

      白庙村的成功逆袭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五里桥镇白庙村,与明媚春光一道扑面而至的是一幅意趣盎然的农村原生态画卷: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粮仓草棚、纺花织布、草鞋蓑衣……独具匠心的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记载着文明的进步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撩拨着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无限怀念和悠悠情思。

      

      “这里是有名的‘网红村’,一到节假日就进入‘堵车模式’”。家住白庙村村头的史春莲大嫂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开起了农家乐,一大早就上地里挖野菜,她告诉记者:“以前的白庙村可不是这样的。家门口就是垃圾堆,村里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处处脏乱差’的局面。”依靠种植猕猴桃富裕起来的当地群众,追求“精神脱贫”的意愿与日俱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迫在眉睫。

      

      2017年以来,白庙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筹资2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整村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农事情景雕塑、人文景观水系贯穿其中,使自然山水与田园文化交织交融,古朴民风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促。白庙村也由脏乱差的后进村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村。

      

      从白庙到化山,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的穿越之旅。与质朴无华的农耕文化氛围相比,双龙镇化山村鳞次栉比的农家别墅,让人如同置身静谧优雅的异域小镇。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体、醒目的天窗,颇有“欧洲”风情。“没有到过欧洲的,不妨来我们化山村找找感觉!”风趣的话语里,村民的满足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丁河镇简村,浓浓绿意环绕着白墙红瓦的农家小院,潺潺流水游走于花香四溢的村中游园,习习微风轻抚着笑容满面的幸福村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简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呈现出“人在画中走,景随行人移”的美丽画卷,2018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 ……

      

      行走在龙乡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西峡县以高起点的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全境美丽、全县文明,让农村成为美丽幸福家园。如今,已经成功打造了6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学有目标、赶有典型,以点带面求突破,生动地演绎着幸福家园的“田园梦想”。

      

      美丽乡村串成景,美丽经济更芬芳。由贫困山区到美丽景区的精彩嬗变,路子走对了,红利自然来。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高位运行、持续井喷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该县目前已发展农家宾馆1200余家,全县共打造6个乡镇、40多个旅游专业村,1.5万农民变成了小老板、经纪人。无论是选择避暑度假、休闲养生、生态观光,还是准备重温乡愁、自然探索、运动体验,每个人都能够在西峡县找到理想的配位。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风景皆是金。以当地山珍、山野菜、火锅鸡、火锅鱼为主打的特色餐饮,令游客赞不绝口;以野生蜂蜜、柴鸡蛋、红豆杉为主打的旅游产品,令游客爱不释手;以演艺、酒吧为主打的休闲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形成了以景区观光为圆心,在旅游产业上不断向外画同心圆的格局,旅游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乡村旅游的强大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好风景,直奔好光景。

      

      二郎坪的好人好事馆

      

      二郎坪镇,有我省唯一的乡镇级好人好事馆,馆内展出二郎坪好人187名、图片320余张、事迹文字1.2万字、影像资料12个。一个万余人的小镇,涌现出了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姬海潮、几十年如一日赡养4位老人和抚养瘫痪弟弟的河南好人宋红军、背婆婆出嫁的河南好人靳花菊、坚守深山32年的最美乡村教师姚清月等,这么多好人,实为震撼。谈起建馆初衷,该镇党委书记刘红梅说:“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化身边人,好人就在身边,好事人人可为。”

      

      用好人好事引领,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该镇致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实、落细、落小,不断深化开展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活动,让好人好事进入山村农家,用凡人善举打通“毛细血管”,把善爱接力融入社会管理。同时,该镇通过举办表彰大会等有力举措,大力开展“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乡风文明,让贫困群众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树立了积极阳光的脱贫心态,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以前每逢红白事,那不得吹吹打打,请人唱个两三天,不然就是没面子,现在不兴了,不再大操大办,大家都没有负担!”家住西坪镇牧牛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张秀华告诉记者,上个月闺女出门,一桌简单的家宴,家人齐聚一堂,一切从简。

      

      牧牛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西坪镇移风易俗示范点,积极响应全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号召,搬迁群众一改往日大操大办旧俗。“治贫先治愚,推进精准扶贫、确保脱贫成效,就必须要废除落后的民风民俗,倡导丧事从简、喜事新办,切实给群众‘减负’,为文明添彩!”西坪镇党委副书记叶隆告诉记者,该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已成为全镇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引领文明新风落地生根,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自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近年来,西峡县通过“传树争做”这个载体,从凡人善举入手,从激活家庭细胞入手,让身边人学身边人,从优秀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精神营养,让正风正气弘扬开来,打通了扶志扶智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爱心超市”,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换取捐赠物资。每年定期开展脱贫攻坚“十面红旗村”“十大标兵”“十大脱贫带头人”“十个脱贫工作先进乡镇(村)”评选活动,倡树自力更生、勤劳创业、感恩社会、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传树争做”活动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西峡县也在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培训班和中央党校进行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全省脱贫攻坚会议上评价“传树争做”是鼓舞群众、扶贫先扶志的好形式。

      

      静伫青山绿水间,远村近寨胜诗篇。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犹如一支饱蘸墨水的妙笔,在龙乡大地上,正徐徐绘出一幅以实力、美丽、活力、幸福为主色调的乡村新画卷。

      

      

    村网通工程,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村村通网络!积极服务全国三农;全国60多万个村委级站长等你来认领~返乡创业,做网络村官,做农村电商,做农村物流快递等等!免费认领地址:我要做网络村官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